报告期内,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94,563.70万元,同比增加32.20%,实现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净利润18,196.32万元,同比减少13.92%。
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优质的客户结构、过硬的研发实力、先进的制造装备、优良的工艺技术、稳定可靠的产品的质量及成功的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所形成的综合竞争优势。具体表现为:差速器业务、商用车重卡业务、出口业务均实现大幅度增长;同步器业务、航空航天业务持续稳定增长。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系新项目摊销固定成本比较高、长期股权投资没有到达预期以及财务费用增加等所致,后续随着新项目产能释放带来的成本下降及财务费用的改善,归母净利润有望实现较好的增长趋势。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团队按照董事会的既定战略规划,围绕2023年度经营目标,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公司在汽车零部件精密制造领域已经逐步实现了模具设计制造、原材料熔炼制造、管材挤制、精密锻造、高精度机械加工、热处理和总成装配等全产业链布局,打造了较高的行业壁垒,并形成了较明显的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差速器壳体铸造产线已完成调试并进行试生产,泸州豪能将继续围绕差速器总成产业链进行建设,努力把差速器产品打造成为集铸造、机加、锻造、热处理、激光焊接以及总成装配于一身的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主营业务之一,致力于成为国内差速器领域的龙头企业。
为了加快公司新能源汽车产品布局,报告期内公司启动2023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拟募集5.5亿元资金用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以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用电机轴产线,丰富公司新能源汽车产品系列,完善现有汽车产业布局。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厂房建设顺利,并已陆续开始安装调试相关设备。同时,公司还在布局精密行星减速器,其在新能源汽车、仿生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智能家居、3C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广泛应用。
为进一步优化管理架构,提高营运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公司全资子公司重庆豪能吸收合并其全资子公司青竹机械,提升了公司集团化管控水平,符合公司长期发展战略。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对昊轶强的资金、技术和资源投入,促进其民机业务持续快速地增长。公司持续推动航空航天业务与汽车机加技术的交互,加强精密零件制造的技术储备,进一步夯实了“汽车+航空航天”双主业布局,将协同助推公司成为一家双主业驱动的,总实力较强的优质上市公司。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完善汽车传动系统相关这类的产品的布局,且不断精细化管理订单需求与生产节拍的匹配,提升效率,降低损耗。同时,公司通过提前筹划不一样的产品的产能释放以及产能建设节奏,既满足了公司发展的生产需求又能避免产能浪费。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商用车重卡业务、出口业务均实现大幅度增长。详细情况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增速明显,泸州豪能实现营业收入40,654.66万元,同比增加106%。随着差速器壳体铸造产线年差速器总成销售规模及占比有望进一步快速提升。公司与比亚迪002594)、麦格纳、吉利、舍弗勒、博格华纳、汇川、联合电子、蔚来、理想等客户在新能源汽车用差速器产品方面开展了多项合作,基本实现了对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全覆盖。公司将继续牢牢抓住新能源汽车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开拓更多的国内、国际客户,快速推进新能源汽车用空心电机轴、高精密同轴行星减速器的产能产线建设,快速提升配套能力,为公司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
报告期内,公司乘用车业务获得麦格纳、大众、一汽、吉利等客户多个新项目订单,市场占有率、总成配套占比逐步提升。同时,公司不断通过工艺技术优化创新、持续改进项目推进、关键过程控制改进等方式,强化成本控制,实现降本增效,不断打造更高的行业壁垒,全方面提升综合竞争力,推动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023年商用车重卡行业呈现强劲的反弹势头,我国商用车重卡累计销售91.11万辆,同比增长35.59%。报告期内,公司商用车重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6%,增幅明显。
公司为采埃孚重卡AMT项目独家配套行星结构等零件,部分产品直接出口德国采埃孚,并配套欧洲奔驰、达夫、曼、斯堪尼亚等整车厂。公司已跨入国内重卡AMT相关这类的产品研发生产的第一梯队,制造工艺和产品质量全面对标国际一流企业,参与了法士特、重汽等重卡AMT相关项目的研发,并成功获得订单。随着国内商用车重卡AMT市占率的不断的提高,公司商用车重卡业务有望持续向好。
报告期内,公司出口业务持续增长,实现营业收入23,500.35万元,同比增长53%,占公司汽车零部件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14%。公司已充分具备国际化竞争优势,出口业务将是公司未来重要的业绩增长点之一。
公司为麦格纳(欧洲)、采埃孚多个项目全球独家供货商,并出口德国、法国、斯洛伐克、意大利、巴西、土耳其等国,公司将基于与麦格纳、采埃孚、GFT等知名客户的良好信任关系,继续保持密切合作,慢慢地加强出口业务的全球竞争力。
报告期内,昊轶强实现营业收入22,211.78万元,同比增加14.51%。昊轶强2021年至2023年持续发力,超额完成《豪能股份与衷卫华关于昊轶强31.125%股权之转让协议》约定的业绩承诺。C919成功完成了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任务,郑重进入民航市场,开启市场化运营、产业化发展新征程。昊轶强通过多年在航空领域累积的丰富经验,抓住航空业迅速增加的发展机遇,在加工质量、交货周期、服务响应速度等方面均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已连续5年荣获客户“优秀供应商”荣誉。
差速器项目:截至报告期末,公司2022年发行可转债募集的5亿元已使用完毕,为公司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用差速器产能,实现用户订单需求提供充足的动力。目前,公司差速器业务在手研发项目和订单充足,随着全产业链和全工序制造能力的逐步建设完成,竞争优势显现,总成配套率及在新能源汽车的市占率均将持续提升。
电机轴项目:报告期内,公司启动2023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拟募集资金大多数都用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投资建设200万件新能源汽车用空心电机轴,丰富公司新能源汽车相关这类的产品,完善现有汽车产业布局。目前,公司已取得证监会关于公司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同意注册的批复,公司将择机发行。该项目进展顺利,部分设备陆续到位,并来安装调试。
报告期内,公司在成都经开区为昊轶强提供的厂房已实现量产;新都航空产业园航空零部件研发制造项目已初步形成产能。未来,随着更多新项目的逐渐落地,以及民用航空业务、飞机加改装业务、商业航天业务的进一步拓展,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的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建设,通过对自动化作业的深入研究,结合不同生产线特点,设计了工件智能检测、智能设备运维管控、温度实时监测、工艺智能化控制等系统,车间自动化生产工序增加,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中的研发技术和产品规划,为新业务拓展和公司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支出9,893.53万元,获得4项实用新型专利,开展193个研发项目,涉及275个研发产品。公司将加强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加大研发,尤其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投入,持续保障公司处于行业技术优势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推行OA、ERP、PLM、MES、司库等较为全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深化公司经营管理全流程建设,对生产车间进行监测与管理,实现数据采集与分析、自动控制、智能决策一体化,实现生产车间数字化和智能化集成。信息化软件涵盖了技术基础资料以及产、供、销、财务全业务链,实现全部业务融合。公司紧扣主业,通过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信息化建设、精细化管理、持续技术改进等方式将管理提升与开源节流相结合,实现有效控制成本,提升公司经营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第三个限售期届满,144名激励对象均符合解除限售资格条件,剩余323.4684万股限制性股票均已解除限售。
公司从知识、技能、职业健康等方面分层次、分专业、分梯队开展培训工作,不断培育挖掘内部人才,完善员工职业晋升渠道。加强与职业院校合作力度,不断引进外部优秀人才。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岗员工总数2,744人,其中技术团队223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36汽车制造业”中的“C3670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同时还涉及“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中的“C374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行业。
汽车行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的现代化产业,有着非常明显的规模效应,已发展变成全球上顶级规模的重要产业之一。由于汽车行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技术方面的要求高、综合性强、零部件数量多、附加值大等特点,所以对工业结构升级和相关产业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全世界汽车工业目前已步入成熟期,总体产销量将保持平稳发展。同时,慢慢的变多的国家开始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出台各种支持政策,各大汽车厂商亦纷纷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与制造的投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12.4万辆和2,60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和10.6%;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03.7万辆和40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8%和22.1%;汽车出口再创新高,全年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从中长期看,我国汽车市场仍有较大的潜力。随着经济逐步回暖,国内需求有望提升,加上出口迅速增加,2024年乘用车销量有望持续增长。
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将其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之中。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和引导,2023年6月,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再度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期限至2027年12月31日,减免力度分年度逐步退坡,以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包括优化汽车限购管理政策、降低新能源汽车购置使用成本等系列政策,扩大汽车消费。8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年—2024年)》,支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夯实产业链供应链。12月,工业与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调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方面的要求的公告》,带领企业继续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助推加速了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6个百分点,乘用车渗透率更在12月突破40%。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不仅在国内大放异彩,更远销海外,得到全球消费者的广泛认可。据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出口达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为全世界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贡献了重要力量。
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是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和技术的不断的提高是汽车工业繁荣发展的前提和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随之增加,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亦加速了我国居民人均机动车的普及率。此外,汽车维修和汽车改装等后市场对零部件的需求也随之扩大,对汽车零部件的性能要求慢慢的升高。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整体来看,整车生产商开始专注于整车研发、动力总成开发以及提升相关的装配技术,并面向全球零部件供应商采购。零部件供应商承接由整车转移而来的零部件研发与制造任务,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与整车生产商协同研发,按照类型提供对应的零部件。部分企业通过与国际知名汽车公司和零部件公司采用技术合作等方式主动参与全球竞争,并逐渐融入全世界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
航空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慢慢的变成了具有战略性、综合性、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新兴行业,已形成了良性发展的产业链,不仅仅可以体现国家利益,而且也是加强和巩固国防的重要基础,对于国家安全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家战略的调整,当前我国国防工业投入稳步增长,装备费占比持续攀升,2021年3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航空航天等产业创新发展;并提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后续装备投入有望持续。相关行业政策有助于推动我国军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此外,目前航空产业链上的民营军工企业主要集中在材料、外协、零部件生产等几个环节。由于行业中上游配套产品相对细分,适合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效率灵活的民营企业有望发挥自身优势,从中获益发展。
民用航空领域,根据中国民航局《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明确民航是战略性产业,在国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随着研发投入持续积淀,我国国产民机已逐步形成体系,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根据2022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布的《2022-2041年民用飞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预计2022-2041年,中国需要补充各型民用客机7,035架,其中宽体干线架。据《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2-2041)》数据,预测未来二十年全球将有超过42,428架新机交付,价值约6.4万亿美元。到2041年,中国的机队规模将达到10,007架,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2023年5月28日,C919成功完成了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任务。目前C919累计订单已超千架,我国自主研制的新舟系列飞机和涡扇支线不断增量,有望带动我国航空产业以及高端制造业的长期发展。
商业航天方面,中国2023年共成功开展26次商业发射服务;共研制发射120颗商业卫星,占全年研制发射卫星数量的54%。商业航天已经成为世界大国战略竞争和博弈的主要领域和主战场。泰伯智库预测,2023年至2028年,商业航天产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到2025年仅中国市场规模就将达到2.8万亿元。
公司主要从事汽车传动系统相关零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航空航天零部件的高端精密制造,具体如下:
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包括同步器和差速器两大总成系统,此外还涉及空心电机轴、行星减速器、DCT双离合器零件、商用车AMT行星机构零件和轨道交通传动系统零件。产品主要应用于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工程机械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产品主要配套车系有:奔驰、宝马、奥迪、大众、雷诺、红旗、上汽、吉利、长安、一汽、重汽、福田、陕汽、比亚迪、问界、蔚来、理想、极氪、岚图、长城等。
差速器系统产品是公司目前重点布局的产品系列,主要产品为行星齿轮、半轴齿轮、差速器壳体和差速器总成等,公司目前已具备自主设计、同步开发和生产制造的能力,该项业务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是公司未来最重要的核心业务之一;同步器系统产品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主要产品包括同步器齿环(铜质同步环、冲压钢环、精锻钢环、中间环)、齿毂、齿套、结合齿、同步器总成等;空心电机轴和行星减速器是公司拓展的新项目,将丰富公司产品结构,提升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收入规模;离合器系统零件主要产品为双离合变速器(DCT)用支撑及主转毂,该产品主要配套欧洲奔驰、宝马和雷诺等车型;轨道交通系统主要产品是高铁齿轮箱用迷宫密封环,同时该产品还可用于商用车缓速器、石油钻采、化工以及核工业领域,是公司业务发展的新尝试。
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主要包括航空结构件、标准件、材料试验件的精密加工;航空有色钣金和黑色钣金的精密加工成型;模具、夹具的设计及成套制造;飞机外场加改装技术服务;航天高端特种阀门、管路及连接件等。产品包括飞机机头、机身、机翼、尾段等各部位相关零部件,主要应用于各型军机、民机及无人机。
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配套供应关系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流程,一旦形成合作关系,需求方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整车厂及主机厂选择供应商的重要标准包含生产规模、企业配套能力等。
公司近年来引进了大批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具备较强的装备优势,能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和交付稳定,生产规模居于国内前列,对潜在竞争对手进入本行业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壁垒;同时公司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和产品快速设计开发的综合能力,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不断进行技术改进、提高管理水平,与客户的生产销售同步发展,保证配套产品的及时有效供应,能够配套多种不同品牌、不同档次及不同结构的重型车、中型车、轻型车、微型车、轿车等全系列车型,形成了行业领先的配套能力。同时,公司大力拓展航空航天业务范围,不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产能和配套能力。
公司依靠优秀的产品品质和稳定的配套能力,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口碑,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客户。进入了大众、麦格纳、采埃孚、比亚迪等全球知名客户的配套体系,同时也直接或间接配套于国际、国内的主流汽车品牌;昊轶强入驻成都航空产业园,将深度融入客户的供应链体系。优质的客户资源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公司未来新产品业务的开发和拓展,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之一。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有省级技术中心及相关检测实验室。公司建成了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研发团队,在原材料铜合金制造、球墨铸铁、模具设计制造、精密锻造、高精度切削加工、热处理、喷钼处理、摩擦材料粘附技术等全工艺过程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公司与主要客户的研发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能配合客户项目开展正向研发。公司通过自主设计、研发,与客户形成高度配合,实现与客户同步开发、协同发展的健康互动模式,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同时,公司致力于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有效地推动制造能力的提升与单位成本的下降,实现在质量、交期、成本上的竞争优势,使得客户粘性进一步加强。公司还具备专用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根据产品工艺特点自行设计了多台专用设备,专业化程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产品工艺质量。
公司近年来不断完善自主产业链,通过布局差速器壳体铸造线和电机轴锻造线等实现了向上游产业链延伸,具备从原材料熔炉铸造、制坯、机加、热处理到在线检测全过程工艺能力,有利于公司缩短交货周期,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从产品覆盖角度,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系列,延伸服务范围,提升客户粘性的同时,拓展公司盈利能力。
公司秉承“诚信、创新、求实、高效”的价值观,充分发掘激发个体潜能并为其提供可全面发挥个人价值的舞台空间,包容创新的企业文化,铸造了公司稳定优秀的人才团队。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多数为汽车行业内从事管理、研发、生产和市场开拓的专业资深人士,行业经营管理经验丰富。同时,公司的核心团队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稳定胜任的核心领导团队是公司形成、保持和积累竞争优势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多品种、全系列的各类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及配套体系,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并出现了一大批颇具实力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其中部分企业产品已经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进入了国际知名整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的采购体系。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充分发挥成本优势和制造优势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主研发、技术创新和全球市场开拓能力,竞争力不断提高。具体来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正呈现以下趋势:
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整车制造的配套行业,其行业发展前景与整车制造行业的发展前景密切相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预测:2024年我国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同比增长3%左右。未来,随着我国整车制造行业的日趋成熟以及行业相关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不断开拓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将继续增长。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汽车厂商基于优化产业链、控制生产成本的目的,纷纷推行整车制造的全球分工协作战略和汽车零部件的全球采购战略,将部分研发、设计、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进行转移。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及技术的引进和自主研发,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制造水平正逐步得到全球厂商的认可,来自于全球汽车厂商的订单也出现大幅上升的趋势。
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面向整车配套市场,根据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各汽车零部件企业为降低运输成本、缩短供货周期、提高协同生产能力,将选择在整车厂商比较集中的临近区域设立生产基地,从而形成具有区域性特征的配套体系。同时,汽车零部件企业需要不断增加研发投入,使得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显著增强,产业配套能力逐步提高,以国内整车厂商为中心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不断完善,整车厂的核心供应商也将日趋稳定。
近年来,由于引进技术和与外资合作,很多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已经在国内批量生产。此外,国内有一批创新型的零部件企业迅速崛起,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掌握了先进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现在许多世界大型的汽车零部件厂商纷纷把高新技术应用到汽车零部件上,使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经济性不断提高,也使汽车电子化、自动化、信息化发展加速。通过创新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关键零部件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自主品牌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将在全球市场上占据新的竞争地位。
目前国内已经恢复了经济活力和动能,汽车供需两端稳步向好,同时得益于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汽车行业表现好于预期。伴随国民经济稳定回升,消费需求的加快恢复,加之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汽车市场总体来看潜力依然巨大,汽车产业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近几年来国内车企出口竞争力大幅增强,报告期内我国出口整车491万辆,同比增长57.9%,整车出口的增加将带动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市场竞争力较强的自主品牌企业。在这些企业的努力下,自主品牌汽车产品竞争力逐渐提升,市场份额也逐年提高。随着新能源车在整车市场的渗透率不断提高,新能源车对零部件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厂商对零部件轻量化的需求将对产品材质、技术更新迭代提出新的要求,部分自主零部件供应商有望绑定优质整车厂客户共振崛起。
航空行业是中国工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社会长治久安的战略性产业。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我国航空制造业获得长足进步,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科研不断取得新成果,科技和产业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产业格局正在逐步形成。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将加大对国防军工领域的投入,航空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将逐步扩大。
航空行业未来市场空间大,据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数据,到2041年,中国的机队规模将达到10,007架,占全球客机机队21.1%。中国航空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同时,2023年5月28日,C919圆满完成首次商业飞行。目前国产C919大飞机已经拿下1,200多架订单,这将确保中国商飞及配套企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拥有饱和的市场订单支撑。航空器制造需求的增加为航空零部件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国家陆续发布政策,支持航天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以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遥感为核心的卫星应用业相关建设,促进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卫星应用等产业规范化发展。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在2024年将突破2.3万亿元。2023年2月,泰伯智库发布《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研究报告》称,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2.8万亿元。在SpaceX等国外商业航天公司的推动下,国内在卫星研制、火箭发射、卫星应用等方面成立了多家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且商业卫星公司参与的卫星比重稳步增长。商业航天市场的快速增长将为上游航天零部件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
公司目标是实现“汽车+航空航天”的双主业产业发展,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综合竞争能力,促进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汽车领域,公司将继续深耕同步器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持续开拓差速器、电机轴、行星减速器、离合器、AMT行星机构和高铁传动系统等相关零部件,逐步向多元化产品发展;结合自身优质的客户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发变速箱内其他产品,实现对各类变速箱的产品覆盖;利用客户、技术、品牌优势继续拓展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充分发挥质量与成本优势,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同时,公司将借助资本市场,优化行业及上下游资源配置,向高端制造迈进,实现快速发展与产业升级。
在航空航天领域,公司将持续完善产业布局,拓展更多优质客户同时提升客户粘性,提高产品质量、交付能力和技术开发水平,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逐步恢复,预计2024年我国汽车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公司将抓住机遇,继续做好成本管控,提升产品品质和工艺,并不断完善、优化自身产业链,将主营业务做大做强,确保公司乘用车业务、商用车业务、新能源车业务和出口业务保持稳步增长;同时,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公司将继续大力推进航空航天业务的发展,保证大规模生产能力建设,确保2024年的交付能力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整体收益和投资者回报率。
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将继续围绕着大众、麦格纳、采埃孚、舍弗勒、比亚迪、吉利等核心客户持续加大对差速器、电机轴、减速器等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产品的研发投入。公司将继续增强与巩固国内市场和现有客户关系,与客户同步开发,共同发展,大力推进新客户、新市场的布局与突破,借助与麦格纳签订的全球战略合作协议争取更多优质高端客户,提升公司的国际知名度。
加快推进汽车零部件项目及航空航天项目的建设,积极响应智能化发展趋势,以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为目标,将公司打造为国际一流的高端制造企业。推进精益生产和精细化管控能力,陆续对各生产装备进行升级改造,推行生产线自动化、系统信息化建设,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全力提高公司整体劳动生产率。
公司以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不断完善技术体系、管理体系、生产体系、质量体系、内控体系等建设,并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加大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技术合作,推动研发应用、工艺装备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持续保持公司的技术领先优势,不断开发符合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新产品,加大对差速器、减速器、离合器、迷宫密封环、新能源汽车和汽车轻量化等方面产品的研究力度,全力打造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业务增长平台。
公司将通过工艺技术优化创新、持续改进项目推进、关键过程控制改进等方式,坚持从采购、生产、销售等方面开源与节流并举,重点推进工艺设计创新、生产技术改造、供应商合理优化、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等工作,从而强化成本控制,实现降本增效。公司还将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流程、完善体系建设、着力人才储备等多种方式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效能。
公司将抓住航空业快速增长的发展机遇,加快推进航空零部件研发制造项目,打造飞机加改装业务的核心竞争力,积极组织硬件设备投入,扩大生产规模,丰富产品种类。同时公司将把在汽车行业内积累的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标准化作业、高精密加工技术、自动化流水生产线、精益生产和智能化加工等运用到航空航天行业,并协助昊轶强和豪能空天开发更多的优质客户,提升其经营业绩。
汽车零部件行业景气度主要取决于整车行业市场状况,并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一般说来,当宏观经济开始增长时,汽车市场消费活跃,从而带来汽车零部件市场的迅速成长,反之,零部件市场增速将放缓,甚至存在一定的下滑风险。
目前国家已将航空航天装备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国防现代化建设为航空航天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若未来国家对航空航天产业各项支持政策无法顺利出台和实施,将制约公司航空航天业务的持续发展。
公司同步器系统产品主要使用在于MT、AMT和DCT变速器,如果AT、CVT市场份额提升将对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张造成不利影响。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虽然利好公司差速器以及电机轴等相关产品的业务提升,但同时也会对传统燃油车产生一定的替代效应,进而对公司主要使用在于传统燃油车的同步器系统产品销售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主要采购的原材料为钢材、铜锭、毛坯件、配套件等。若上述主要材料价格发生大幅波动,将增加公司控制成本的难度,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汽车零部件产品价格与配套车型销售价格紧密关联。一般情况下,新车型销售价格较高,以后随着销售规模扩大和竞争车型的更新换代,销售价格将呈下降趋势。由于整车厂商处于汽车产业链顶端,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因此会将降价部分传导至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导致与其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价格也需逐年下降。随着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客户对公司产品降价幅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对公司盈利产生不利影响。
昊轶强对核心客户存在重大依赖,如果因不能满足客户需求而使其寻求替代的供应商,昊轶强将面临核心客户流失的风险,并对其未来年度的经营情况和盈利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公司的核心产品生产工序较多、工艺复杂,公司在关键生产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有多项核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构成公司主营业务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但如果出现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情况,将会影响公司的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此外,随着下业的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也必须不断更新,如果公司不能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设计并生产相应产品,公司将面临现有市场占有率降低的风险。